WikiTeamWork
Advertisement

處理層次論�Levels of Processing


一、對雙記憶理論的質疑 部分學者質疑短期記憶容量的限制應該詮釋為處理的容量,貯存的容量或是兩者的交互作用. 並且對於短期記憶可以貯存多少項目的答案非常不一致. 廣為人知的雙記憶模式將短期記憶視為聲碼的貯存而長期記憶視為意碼的貯存, 學者長期的研究發現以登碼形式並不容易分辨短期和長期記憶的不同.


二、處理層次論 Craik和Lochart認為容量的問題可以用處理的限制來取代貯存的限制;記憶的代碼也可以由工作的處理需求來決定。 因此提出了處理層次論(Levels of Processing)來取代較靜態的貯存模式。

處理層次論主要的主張訊息的分析程序由感官層次到型態辨認,最後到語意的擴展。分析的結果之一是行成一個記憶痕跡。痕跡的強弱視分析的深度而定,越深層次的分析,痕跡越強、越持久。感官層次的分析好比聽到一句不懂的英文,但是可以把其發音記住,這時在這句英文就在淺層的感官層次行成一個記憶痕跡,屬於淺層次的分析,因此容易忘記。但是在知道意思和如何發音後,就在深層的語意的擴展層次行成一個深層次的痕跡,痕跡強,記得越久。

在任一層次的分析,訊息可以一再循環。Craik和Lockhart稱此歷程為「初級記憶」(primary memory,簡稱PM),並用來解釋容量限制的現象。初級記憶的基本特性是當注意力必須轉離初級記憶中的訊息時,訊息就消失,但是消失的速度視處理深度而定。

以上述例子來說,在聽覺的層次裡,單字在聽覺形成的痕跡,可以經由反覆的聽,來加強提取這個單字的速度,但是當單字的聲音消失時,訊息就會慢慢消失。

Craik和Lochart他們認為人類以有限容量的中央處理器處理訊息,一次只可處裡少數的項目,而訊息的處理量視訊息再循環(亦即複述)的層次而定。假如訊息的循環屬深層次,個體能夠有效地利用舊有的知識和經驗,訊息的處理就較容易也記得多。

以上述例子來說,知道單字的語意後,接著復頌默背,就會顯得比較容易記住,而且透過原本的其他單字內容語音標發音,單字的記憶久比較容易。

初級記憶的再循環並不導致較佳的記憶,只是取得較容易。這種純粹的再循環稱「第一型處理」(Type I processing),而轉至較深層次分析的稱「第二型處理」 (Type II processing)。只有屬於第二型的初級記憶,複述才會導致較佳的記憶。簡而言之,處理層次論指的是訊息可以有不同層次的處理及複述或處理訊息,對保留訊息於記憶中較有效。


三、支持處理層次論的證據 有許多的理論或證據都能支持處理層次論 例如選擇性注意而生活上的例子就是會忽略耳邊的聲音, 還有短期記憶實驗所使用的材料皆為聲碼儲存,而支持處理層次論的實驗 就是海德和珍金思的實驗

<海德核珍金思的實驗> 首先將受試者分為3組,一組為評量字的愉悅度,一組找出字母E,一組計算字彙有幾個字母. 再將前兩組的一半人數告知將會測驗,將其分為意外學習組和意外加回憶組. 第三組知道將要測驗但是並沒有被要求如何記憶,也就是可以依自己喜好習慣記憶,稱為有意學習組.

<實驗的結果> 評量愉悅度的人不管是否知情測驗,所記得的字數合有意學習組差不多;尋找字母E和計算字數即使知情測驗,所記的字數也較少. 這是因為評量愉悅度需要思考字義,屬於深層處理,而尋找E和計算字數是淺層處理,所以學習較無效.


四、對處理層次論的批評 1.處理層次論認為初級記憶的再循環,並不會促進記憶的說法是屬於錯誤答案(Nelson.1977)。

2.語意代碼是否永遠優於其他代碼直至現今答案並不清楚(Morris, Bransford, & Franks,)1977。

3.至於批評其模糊或邏輯不明等等,立場則較為薄弱,不算是理性的批評。

4.摩斯等人(Morris etal, 1977)提出「恰當遷移處理模式」(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取代「訊息處理層次模式」。認為淺層次的分析不見得無意義。

5.誠然,處理層次論的確是提供一個研究記憶的新方向。而以上批評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新的研究架構。

Advertisement